• 第三图
  • 第一图
  • 第二图
  • 第四图
您的位置: 首页 > 新闻资讯 > 社会新闻 > 详情

防城港市瑶家两兄弟白手打拼过上富足生活

2022-11-12 19:36:38   |   来源:
在群山环抱的防城港市防城区那梭镇那钦村竹窝生产组半山腰,有一栋三层的楼房,里面的“住户”有点特别,是150多头生猪。一楼居住的是猪爸爸、猪妈妈以及刚出生不久的小猪仔,二楼和三楼是正在育肥的猪兄妹们。“我们这个分楼层养猪模式,既节省了用地成本,避免土地浪费,同时也避免了生猪直接交叉流动,能够有效阻断疾病传播。”养殖户马从文向笔者介绍。

弟弟马从文在喂猪。广西新闻网通讯员 黄琳琳 摄

在那梭镇那钦村,一提到致富能手——瑶族兄弟马从新和马从文,没有一个不竖起大拇指夸赞的。兄弟俩凭着敢想敢干的冲劲,在山沟沟里通过养生猪、养羊、养牛,剥玉桂、摘八角、种柑橘,叩开了致富的大门。

早上6点半,天刚蒙蒙亮,哥哥马从新就把120只山羊和40头牛赶到山上吃草,弟弟则是劈柴烧火煮,开始了他们忙碌的一天。哥哥从山上回来后,便马不停蹄地酿酒。他们将酿酒与养猪结合起来,用酿酒后剩下的酒糟作为饲料喂猪,猪的粪便则用来给30亩的柑橘树施肥,通过这样“循环利用”,生产成本得到了有效的控制。

富起来的马家兄弟都买了小汽车。广西新闻网通讯员 黄琳琳 摄

要想猪养得好,不生病,光靠勤劳还不行,兄弟俩为了全面掌握养殖技术,他们注重实践和积累。兄弟俩经常轮流守在猪舍观察生猪的习性、饲养特点,经过长期的摸索,兄弟俩逐渐系统地掌握了要领。一有时间便请教兽医站的专家关于生猪的疾病预防等知识,生猪也从20头扩大规模到150多头。兄弟俩在闲暇时,还精心管护着自家300亩的肉桂树和八角树。在他们的管护下,肉桂和八角给他们每年带来的收入就有5万多元。

2017年,马从新、马从文兄弟俩用种养获得的收益新建了两栋小洋楼。2018年,扩大生猪养殖规模,新建了3层猪舍。这两年,通过生猪养殖赚到的钱又陆续购买了两辆小车,在防城区那梭镇上还添置了两处房产。

马家兄弟俩在村里盖起了小楼。广西新闻网通讯员 黄琳琳 摄

哥哥马从新感叹:“我们也是苦过来的,小时候,村里偏僻闭塞,那时候家家户户都是点煤油灯,住的是黄泥屋,要走很远的山路去挑水煮饭。那时候我们根本不敢想象我们大山里现在能住洋房,有车开,饮水不用挑、家电一应俱全,政府把水泥路铺到家门口的生活。”“我们始终记得父亲从小教导我们的,做事要苦干、实干,要勤劳。”弟弟马从文接着说道。

笔者手记:

党的十八大以来,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“三农”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,持续加大强农、惠农、富农政策力度,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。天道酬勤,幸福生活永远都是奋斗出来的!瑶族兄弟马从新、马从文依靠勤劳的双手,在大好政策下,走出了长足发展的好路子,迈向了美好幸福的小康生活。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,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,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,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,加快建设农业强国。”相信,在党的好政策下,防城区的老百姓们只要听党话,跟党走,付出勤劳和汗水一定能让腰包鼓起来,生活美起来,日子越过越红火。

来源:广西新闻网